close

  1094622!11月28日晚8點,分分秒秒都在攀升的國家公祭日虛擬捐磚平臺跳出這一耀眼的新數字。“國家公祭·眾志成城——為了永不忘卻的國家記憶”虛擬捐磚活動,由新華日報社聯合省教育廳、團省委為配合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共同發起。
  100多萬塊虛擬磚的背後,跳動著100多萬顆關切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心。
  從9月27日下午4點半,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燕文在虛擬捐磚活動啟動現場網捐第一塊磚,到11月28日晚記者發稿時,短短兩個月,海內外虛擬捐磚即超越百萬。是什麼力量把這麼多顆心聚到一起?
  一塊“磚”就是一縷哀思、一次心靈洗禮
  28日上午9點40分,南京拉薩路小學教學樓5樓計算機教室,五(5)班的47名學生正在班主任老師童瑋的指點下,準備通過“國家公祭·眾志成城——為了永不忘卻的國家記憶”虛擬平臺捐磚。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為國家公祭日虛擬捐磚。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占領南京,對我同胞實施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隨著班主任老師莊嚴肅穆的介紹,同學們紛紛拿起面前的鼠標,在“國家公祭·眾志成城——為了永不忘卻的國家記憶”虛擬捐磚平臺寫下自己的名字。
  “我在書上看到,侵華日軍在南京比賽殺人,太殘忍、太讓人氣憤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國家變強大了,才能不被人欺負。”男生徐潤東加磚後對記者說。女生王蘊澤加磚後表示,放學回家還要讓爸爸媽媽也加磚。
  一塊磚就是一份祭奠、一縷哀思、一次心靈的洗禮。27日中午,在南京農業大學校園,雖然淅瀝冬雨下個不停,師生們仍拿出手機現場加磚寄托哀思。園藝專業大二學生馬琳琳特地編寫一條消息,告訴班上同學可以通過手機也可通過電腦捐磚。下轉3版
  上接1版“一塊磚就是一份祭奠!”小馬說,大一時,在東北的爺爺奶奶來南京看望自己,指名要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爺爺奶奶淚流滿面的樣子至今歷歷在目。“我們這代人雖然沒有親歷日本侵略,但卻永遠不能忘卻,這份記憶是緬懷、更是警醒,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應背負責任,砥礪前行。”
  在南京大學捐磚現場,大三學生朱艷香感言,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為了避免災難重演。“忘記過去,就會給未來埋下災難的種子。”歷史系大三學生王振說。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等專家表示,圍繞國家公祭日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祭奠的是在二戰中遇難的同胞,重溫的是“落後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訓,激發的是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進的力量。
  共同成為擦去“歷史鏡子”上灰塵的人
  踴躍捐磚的不僅僅是青少年學生。
  蘇寧雲商80後員工許敏最近常常向身邊的朋友推薦虛擬捐磚活動。“別看這小小的一個點擊動作,傳遞的可是一種銘記歷史、砥礪前行的正能量。”
  “我們通過官方微信向員工及用戶推薦國家公祭日虛擬捐磚活動。”蘇寧雲商市場總監閔涓清告訴記者,目前已有2萬多名員工捐磚。
  外省各界人士也競相加入捐磚行列。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編輯劉曉琳從微信朋友圈獲知捐磚活動後,第一時間轉發並捐磚。“網上捐磚界面莊嚴而肅穆,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那個血與火的年代。在第一個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積極響應,用自己的點滴貢獻,去築就新的中華長城。”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松江附屬高級中學老師藍先俊捐磚後,還打算給班上同學講講公祭日的事。“歷史是一面鏡子,但時間久了鏡子也會落上灰塵,遮住光亮。與其指責年輕人遺忘歷史,不如呼籲媒體、學校、文藝團體和企業等團結起來,共同成為擦亮鏡子的人。”
  在100多萬虛擬捐磚中,有一部分是海外捐磚,分別來自美、英、法、俄、加、澳等15個國家。“捐磚是為了牢記。”28日下午2點30分許,老家在江蘇揚州、現在日本東京定居的李玫(化名)捐磚後在QQ上告訴記者,自己的兩個孩子均生長在日本,由於受到日本罔顧事實的歷史教育,剛開始根本不相信有南京大屠殺這回事。“兒子進高中那年的春天,我回鄉探親,特意帶他去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一件件血腥物證面前,兒子居然還疑惑地問我:‘這些東西會不會是後造的?’直到看見美國隨軍記者拍的照片,方纔相信確有南京大屠殺這一史實。”
  “歷史可以遠去,但不可以忘記!”這是旅日華僑喬先生選的一句加磚寄語。加磚之後,他迅速把捐磚頁面曬在微信上。在日本打拼多年的喬先生說,不忘記歷史,不意味著總想著過去,還是要著眼未來,希望日本政府能夠正視歷史,致力於中日友好。
  留日學生孫安琪的加磚寄語是“讓我們一起祭奠亡靈,祈禱和平”。孫安琪說,祭奠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不管是世界哪個角落的中國人,都會樂於參與。
  孫安琪對虛擬加磚活動“守護和平”的理念非常贊同。她告訴記者,她曾見過右翼分子開著宣傳車在東京街頭無比囂張,甚至有一次公然撕毀五星紅旗。但在日本激進的右翼分子、反華勢力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日本人是愛好和平的,他們對中國人的態度也比較友好。
  北美東部時間11月25日晚上7點,在美國美利堅大學基礎教育專業讀研二的連雲港女孩徐唱,在自己的住所打開筆記本電腦,表情凝重地添加了一塊祭奠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虛擬牆磚。“雖然加的是小小一塊磚,但我覺得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在國外求學的這段時間,我發現美國非常註重孩子們的歷史教育。”徐唱在QQ上告訴記者。以剛剛過去的美國老兵節為例,這一天,美國社會各界會組織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我所在大學的草地上,豎起了象徵墓碑的紙片。”徐唱邊聊邊將一張她拍的圖片傳給記者——碧綠的草地上錯落有致地插滿了特製的白色紙片,每一片上都寫著一個在戰爭中犧牲的亡靈的名字,令人肅然起敬。
  “我實習的小學特地請來了越戰親歷者,向孩子們講述這段真實的歷史。”徐唱表示,在國家公祭日,國內學校如果能組織類似活動,那將是給孩子們上的一堂最生動的歷史課。
  在互動中憑吊逝者、銘記歷史、警示未來
  “歷史是一種記憶,把歷史記憶轉化為社會記憶,喚起全社會的力量,需要推動力。”朱成山如是說。
  每一次與國家公祭相關的活動,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新華日報、揚子晚報、江南時報、南京晨報等紙媒都會與網站、客戶端、手機報、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抱團作戰”,展開立體化、全方位報道。11月13日開始的國家公祭新聞行動進校園“連續劇”,更是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線上、線下跨界互動的一次新嘗試,必將喚起更多青少年把南京大屠殺銘刻為“永不忘卻的記憶”。
  集團外,眾多部門網站、官方微博、微信也紛紛加入互動。省教育廳官方微博“江蘇教育發佈”11月5日以來,一直置頂虛擬捐磚活動消息,向全省大中小學生傳遞了捐磚強信號。“一塊‘磚’就是一份祭奠,中華民族有14億人,每人加塊‘磚’,我們將眾志成城……”江蘇師範大學微博跟進說。外省市教育微博也紛紛跟進。
  圍繞虛擬捐磚,團省委建立了宣傳工作QQ群,推出青年手機報、手機短信平臺,實現官方網站、微博、微信、青年手機報每日更新,工作QQ群每日與不同群體聯繫。
  “‘眾志成城·為了永不忘卻的國家記憶’全媒體宣傳互動平臺,很切合當今年輕人的需求,是宣傳教育途徑的一種創新,非常值得肯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南大歷史學系教授張憲文和南師大歷史系教授經盛鴻不約而同地表示。
  “此舉可以在互動中將國家公祭活動凝聚為一種社會記憶,在憑吊逝者、寄托哀思的同時,達到勿忘歷史、警示未來的目的。”朱成山贊賞有加地說。
  本報記者 蔣廷玉 陳炳山 楊頻萍  (原標題:是什麼把這麼多顆心聚到一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13djqc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